您好,欢迎来到敦煌去溜溜旅游包车网
当前位置:主页 > 驴友游记 >

景区门票 Scenic spot ticket

图说艺术敦煌
* 来源 :未知    * 作者 : 主编    * 发表时间 : 2015-05-12 18:59    * 浏览 :
 前言
敦煌,敦,大之意,煌,谓之光明也。
敦煌确实是一座承载了千年历史的宏大艺术殿堂。它始建于公元366年,历经十六国(北京).北魏.西魏.北周...五代..西夏.元等十个朝代一千多年间的建造,45000平方米的壁画和2000多身彩塑,集中了线条造型,装饰性构图,工笔重彩,以形写神等技术和特点,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美呈现,展示了中古时期广阔的经济.文化.科技等社会场景,反映了千年艺术的流传与演变。
敦煌也是一座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光明之城”。敦煌从西汉起即为西域重镇,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标。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得中国和中亚及西方诸国的商业,文化交流得以发展,佛教和佛教艺术即是循此路线,经敦煌传入中国。经济与文化的繁荣和交流造就了一个多元化的文化殿堂敦煌石窟:既包括中原汉族文化,也蕴含了鲜卑.吐蕃.回鹘..蒙古.吐谷浑等各名族文化;既吸收了中粟特.南亚印度..西亚波斯文化,也借鉴了欧洲希腊罗马文化;它涉及宗教.历史.艺术等多方面知识,记录了当时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等宗教信仰,保存了丰富的中外艺术形象。文化的渗透与传承就这样凝固在石窟内的雕塑.壁画.塑像中,并通过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的创作,不断演绎着历史的变迁,书写了艺术史的不朽传奇。
面对着博大深邃的敦煌艺术,我们只有无语,就像那些无名的画匠湮灭在历史烟尘中,他们将佛国空灵与人间真实糅为一体,却只用线条和色彩与前来敦煌的人对话。是谁绘成了敦煌壁画?我们已无从知晓。在开凿于元代的莫高窟第3窟南北两壁的千手千眼观音像,以线写形,以色显容线条遒劲有力,人物淡晕轻染,不施色彩却见透明肌肤,精美绝伦,是敦煌壁画极品,落款为“甘州史小玉笔”。史小玉很可能是艺名而非真名,其生平已无从考证。史小玉,只一个名字供我们想象,还有无数画匠没有留下名字,他们却是敦煌传奇的创造者,和敦煌一起沉默于旷古悠远,空寂了然,渡一个个灵魂走向了觉悟。
莫高窟在元代以后已很少为人所知,几百年里基本保存了原貌。但100多年前,自王道士发现藏经洞后,旋即吸来许多西方的考古学家和探险者,他们把这个深藏千年的洞穴打开,以欺骗.抢夺等诸种手段获得了大量珍贵典籍和壁画,几乎将里面的东西盗窃殆尽,严重损伤了莫高窟和敦煌艺术的完整性。陈寅恪先生曾悲愤的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百年前洞开的一幕,至今回溯起来仍令人心痛不已。敦煌,不仅凝结了一段段艺术传奇,也呈现着一幕幕历史沧桑,足以让我们深思和反省。
敦煌是一个地理概念.文化概念,也是一个思想概念,更是一种文明象征。想一想,一千多年前,来自古希腊.古印度.古波斯等世界文明和中原文化在敦煌碰撞.交锋,从汉.南北朝一直到隋唐,终于被相互宽容.互相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襟呵!在莫高窟的壁画上,我们可以看到,同一面墙上有来自不同文明的符号和思想,他们被巧妙地排列组合一起而又十分统一,比如来自希腊的太阳神和中国的王母娘娘竟神奇地出现在同一片天空里。而当时生活在敦煌的人们,有着不同肤色.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宗教信仰,也能和睦友好地生活在一起。所以,我们从灿烂辉煌的敦煌艺术中,不仅感受到美的震撼,也获得了一份人性的感动。
因此,敦煌艺术也不仅仅是用线条勾连.以色彩晕染.借想象凿刻的视觉图画,而是将信仰和虔诚砌入砖石泥土中的灵魂图腾。壁画中的一个个生动的表情.一条条飘舞的衣袖甚至在每一个线条里,都透出一种自然松弛.通达饱满的精神,散着一股至真至诚.至善至美的气息,简单至极,灿烂至极。
今天,敦煌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已是全世界文明价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信仰敦煌,用心灵与默默相对,体味的是文化的深厚.艺术的辉煌,还有一种与之共存共荣的豁达与开阔。因为,敦煌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同时,也是人类的。
 
 
 
 
001  沙漠明珠   敦煌的来历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戈壁沙洲上,是古代中原和西域交通的门户。据欧亚大陆土地的考古资料显示,先秦时,中国就开始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往。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755件玉器,专家对其中300件目验鉴别后,认为大部分是新疆和田玉。在俄罗斯阿尔泰山西蔍巴泽雷克大幕,也发现了公元前5世纪的中国铜镜和丝织品。这些都说明中国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敦煌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最早可上朔战国时期(前475~221年)。当时,河西走廊的主体民族是月氏人。他们的游牧区域以敦煌和祁连山为中心,东达河西走廊东部和陇西地区,西至塔里木盆地东部和天山东部地区。秦汉之际,匈奴在新的首领冒顿单于的率领下强大起来,击溃了强大的月氏,迫使月氏人大举西迁,河西走廊成为匈奴控制的地区。包括敦煌在内的河西走廊西部,归匈奴浑邪王统治,东部则由匈奴休屠王控制。秦汉时期,匈奴一直对中原王朝构成巨大威胁。匈奴曾一度被秦国大将蒙恬所击败,逃往漠北,十多年不敢南下。秦朝覆灭后,匈奴趁楚汉相争.无暇北顾之机再度崛起,在其骁勇善战的领袖冒顿单于统率下,四面出击,重新控制了中国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的广大地区。
西汉王朝建立后,匈奴依然是汉民族和平生活的重大威胁,“汉兴以来,胡虏数人边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攻城屠邑,殴掠畜产”,“杀吏卒,大寇盗”,给边境地区的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严重危害中国北部边境的安宁。自汉高祖刘邦平城“白登之围”(前200)后,汉历经惠帝.吕后.文帝.景帝,几十年里,始终面临着匈奴的威胁。但是国家实力不足,加上有诸多内政事务亟待处理,只能采取“和亲”政策,出嫁公主,赠送丝绸,粮食等物品,与其约为兄弟,以缓解匈奴的袭扰。细君公主曾经悲歌一曲;“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充分表现了这些远嫁异域的女子的悲苦。然而,和亲并不能遏制匈奴的袭扰活动,汉朝边患依旧相当严重。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开始筹划反击匈奴的战争。从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开始,经历河南之战.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汉终于取得了对匈奴的彻底胜利。
公元前127年,匈奴骑兵进犯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等地,汉武帝避实就虚实施反击,派年轻将领卫青率大军进攻匈奴盘踞的河南地,卫青引兵北上,出云中,沿黄河西进,对占据河套及其以南地区的匈奴楼烦王.白羊王部进行突袭,全部收复了河南失地,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在河南地设置朔方.五原两郡,并筑朔方城,移内地居民众十多万在此屯田戍边。汉军收复河南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抽调了匈奴进犯中原的跳板,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并为汉军建立了一个战略进攻的基地。
匈奴贵族不甘心失去河南这一战略要地,数次出兵袭扰朔方,企图夺回河南地区。汉武帝决定反击,发起了漠南之战,公元前124年春,当时卫青任车骑将军,率军出朔方,进入漠南,反击匈奴右贤王;李息等人出兵右北平(今内蒙古宁城西南)牵制单于.左贤王,策应卫青主力军的行动。卫青出塞二三百公里,长途奔袭,突袭右贤王的王廷,打得他们措手不及,狼狈北逃。汉军俘敌一万多人,凯旋归师。这一仗的胜利,巩固了朔方要地,彻底消除了匈奴对京师长安的直接威胁,并将匈奴左右两部切断,以便分而制之。次年2月和4月,新任大将军的卫青又两度率兵出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前后歼灭匈奴军队一万多人,扩大了对匈奴作战的战国,迫使匈奴主力退却漠北一带,这就为汉武帝下一步实施河西之战并取得胜利提供了必要条件。
公元前1213月,霍去病率精骑万人出陇西,越乌鞘岭,进击河西走廊的匈奴。他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法,长驱直入,在短短的6天内连破匈奴五王国。接着翻越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大黄山)千余里,与匈奴军鏖战于皋兰山下,歼敌近9000人,斩杀匈奴名王数人,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多人,凯旋而还。同年夏天,汉武帝为彻底聚歼河西匈奴军,再次命令霍去病统军出击。霍去病率精骑数万出北地,绕道河西走廊之北迂回纵深达1000多公里,由西北向东南出击,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大破匈奴各部,在祁连山与合黎山之间的黑河(今弱水上游)流域与河西匈奴主力展开决战,杀敌3万余人,取得决定性胜利。这次战役,霍去病共俘获匈奴名王五人,王母.王子.相国.将军等百余人,收降匈奴浑邪王部众4万人,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地区。匈奴人在《匈奴歌》中这样唱道:“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河西之战后,《汉书·西域传》开篇就说:“列四郡,据两关。”汉设置了武威,酒泉二郡,敦煌一带归酒泉郡管辖。元鼎六年(前111),随着汉王朝军事势力的向西开拓和灌溉农业区的扩大,又分武威,酒泉二郡之地,设张掖,敦煌二郡。同时,把长城从酒泉修筑到敦煌以西;又在敦煌郡城西面分别设立玉门关和阳关。
汉语“敦煌”一词,始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呈给汉武帝的报告,张骞说:“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关于“敦煌”二字的解释,学者们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敦煌可能是月氏族的译音;也有人认为敦煌可能是在《山海经》中被译为“敦薨”的吐火罗罗人,敦煌以前可能就叫“敦薨”;也有学者根据“祁连”是匈奴语中“天”的译音,便判断与“祁连”相提并用的“敦煌”也应该是少数民族语,等等。
虽然“敦煌”一名的最早来源尚难确定,但是它在自汉至今两千年间的意思却是非常清楚明了的。东汉应劭解释道:“敦,大也,煌,盛也。”该解释也得到人们的认可,如唐代李吉甫也说道:“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认为这个地区对开发广大的西域地区有很重要的作用,故名之曰敦煌。因此,尽管应劭或李吉甫的解释可能与敦煌的最初意思不同,但这些解释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即现代学者们不该忽略的一个事实:东汉人和唐代人就是这样解释“敦煌”一词的。
而考察“敦煌”一词的最初来源,就是在回眸敦煌两千年历史。了解敦煌,就应该从品味“敦煌’’含义开始。从此,我们便步入敦煌画廊,感受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南北地艺术的交融,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开放性”和“兼容性”。

(责任编辑:yindacheng52)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旅游包车 Tour charter

本网站专门针对团体、散客拼团等提供敦煌旅游包车服务。

咨询/联系电话:
15293743241
18993743241
电子邮箱:
2273314243@qq.com
地址:
敦煌市北苑小区30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小司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刘师傅 旺旺客服为您服务旺旺客服

周边当地游Surrounding tourist

共同关注Common concern